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13节 (第2/2页)
此时却更为难捱。 “等之后南楚江山稳固了,我再带你回一次江南。也许那时候,还会有一个小孩子跟着我们。” 自身后拥住姜清筠,谢景寻轻轻枕着她肩膀,没敢用力,在她耳畔轻声说道。 姜清筠顺势靠着他,双手覆在他手上,点头应好。 这一生,她定是要和他共度白首的。 之后等到墨迹干涸,谢景寻就把画纸都贴到天灯的木架上粘好,姜清筠时不时在旁边搭把手。 等到天灯做好,飘摇着汇入深沉碧空当中时,姜清筠站在庭院中,双手合十,姿态虔诚地在许愿。 谢景寻也没打扰她,伫立在侧光明正大地望着她,眼神宠溺温存,唇角也轻勾。 片刻后,姜清筠放下手,转而面对着谢景寻,从袖中拿出一早备好的同心扣,交到谢景寻手上。 而后她踮起脚尖,谢景寻下意识扶着她腰身,垂眸低头。 姜清筠莞尔一笑,在他唇边轻轻碰了一下,“谢景寻,新岁安康。” 谢景寻抱紧她,把所有回应都揉碎在唇齿之间。 片刻后他才放开她,抵着她额头,“阿筠,新岁安康。” 年岁辗转,唯不负你。 * 深宫凉寒,不止是有时不时吹过长街的穿堂风,更是因为林如暖那颗无论如何都无法焐热的心。 如同冰天雪地里渴望日暖的人,拼尽一切谋划,机关算尽,最后却还是坠落到深渊之中,无法脱身。 不见天光,唯有业障缠身。 得了平元王的令,只身前往宁兰殿的林如暖,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厚披风,脚下步履却未敢停歇。 远处天边缓缓升起两盏孔明灯,明亮至极,堪比皎月清辉。 看清楚天灯升起的方向,林如暖抓紧身上的披风,眼神淬了毒一般的狠厉。 几乎不用多想,她就能猜出那定是姜清筠和皇上放的天灯。 他们之间有多琴瑟和鸣,她心中的恨意便有多浓烈。 原本,站在谢景寻身边的人该是她。 若不是太上皇横插一脚,若不是姜清筠表里不一,她如今又怎么会落得如此境地。 想着,她脚下的步伐不由快了几分,像是想要逃避一般。 不消片刻,站在宁兰殿前,林如暖抬手叩了三下宫门,见开门的人是安宁郡主身边的大宫女,她不作停顿开门见山地说道。 “王爷要回府了,不管世子在做什么,让他出来。就说王爷在宫门口等着他。” * 初一这日谢景寻没有奏折要处理,便在毓秀宫陪了姜清筠一整日。 期间也只有沈之瑜来过。 初二这一日,依照着坊间的习俗,谢景寻便和姜清筠一同回了尚书府。 只不过即便是在新岁休沐时,姜清筠都能察觉都她爹爹今日与往常不同,不仅心不在焉,午膳席间还和姜清时谢景寻饮了好几壶酒。 早在多年前,姜承文怕贪杯会耽误正事,便很少饮酒了。即便是在宴席之上,饮罢三呗后,他也绝不会再多饮。 “娘,近日是有人和爹爹说了什么吗?” 午膳过后,顾氏便让姜承文几个人都回小院中小憩。 而姜清筠则和她在小厨房熬着醒酒汤。 顾文鸢做着醒酒汤,头也不抬,“除夕那日,你爹去了萍竹园。” 不知出于何种心思,姜太夫人一直念着姜承文,无论如何都想再见他一次。 堇嬷嬷也派人来过尚书府好几次,也亲自来过。 除夕那日,姜承文去过萍竹园,回到尚书府后便这样了。 “是不是祖母和爹爹说了什么?” 姜清筠记得清楚,从小姜太夫人就不喜欢她,也不喜欢大房。只是她从来都不知道其中缘由,顾文鸢和姜承文也从未提起过。 即便是到了上一世,大房获罪流放,她也走到一生的尽头,姜太夫人对他们的态度都从未动摇过。 反倒是在姜承文和姜清时获罪时,未经商议便直接让大房和二房分家,以保全二房。 只是这次,老夫人中毒之后,却一直念着姜承文。 愧疚吗? 顾文鸢“嗯”了一声,“你祖母和你爹说了从前的事。” “也知道你爹是她和姜老太爷的亲生儿子了。” “……?” 什么叫终于知道她爹是她和祖父的亲生儿子了? 姜清筠一时以为自己听错了话,迟疑片刻,“娘,您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 难不成之前,老夫人一直以为她爹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