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1983开始_从1983开始 第24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从1983开始 第243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??总导演把情况捋了一下,敲敲桌子,道:“正式的文艺表演在运动员退场之后,最少最少有一个小时,大家都说说吧,各抒己见。”

    ??“……”

    ??短暂的沉默,东方歌舞团的一位老导演开口:“我觉得先确定三点,一是我们要展现的气质,二是展现的元素,三是展现形式。把这三点定下来,大方向就有了。”

    ??“对。气质很简单,肯定是积极向上,不畏艰难的一种感觉。”

    ??“还有笑迎八方客,展现自我风采的精神面貌。”

    ??“元素就很复杂了,我们要古代的还是现代的,还是兼容并包?”

    ??“兼容并包最好,比较全面,哎……”

    ??又一位老前辈道:“能不能按时间顺序来?上下五千年,三皇五帝,秦皇汉武,唐风宋韵,直到改革开放,取一些重要节点。”

    ??“难搞。五千年历史,哪段重要哪段不重要?光选择上,就不能达成一致。”

    ??“我同意。抗日战争重不重要?重要,没有抗日战争就没有我们的崛起,但能放到台上演出么,日本怎么看?”

    ??“这个,太总括性了……”

    ??邓在君想了想,道:“以我们的技术条件很难有足够的感染力,还是摘取一些元素为好。”

    ??“中国跟别的国家不一样,它是由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,经过无数断裂、重组,最终形成的这么一种风格。我们说中国元素,其实就是民族元素,地域元素。”

    ??“我赞同,所谓展现元素,其实是展现我们包容性的文化特征。”

    ??“这个可以延伸到第三点,用什么样的形式?我觉得工体那么大的场地,肯定要人海战术。我个人来讲,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气势雄浑,阳刚大气。”

    ??“哟,你这倒简单了,从民族特色中找呗?”

    ??“本来就不用那么复杂!大方向肯定简单,细节才要琢磨。”

    ??“……”

    ??李导演和邓在君小声交流了几句,道:“我们认同这位老师的说法,可以尝试这个思路。”

    ??“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。”

    ??正此时,背后又悠悠的传来一句。

    ??啧!

    ??李导演忍不住回头,人太多,无从辨别,只赞道:“这话有道理,民族的才是世界的。”

    ??关于此句名言,很多人认为是鲁迅说的。但也有人考据,鲁迅没说过,原文是:“(文学艺术)有地方色彩的,倒容易成为世界的。”

    ??邓在君也回头,一眼盯在某人脸上,果然年轻的过分。

    ??“唢呐!必须是唢呐!”

    ??“没错,气势高昂舍它其谁!我在灵璧听过周家唢呐,那真是一曲吹断肠。”

    ??“我不同意,唢呐都是独奏,那么大场地,再高能盖住全场?”

    ??“谁说都是独奏?闽西大唢呐就是公吹和嫲吹,一个甜美,一个浑厚,完全可以拿到台上去!”

    ??“唢呐高亢我承认,但这是亚运会!我们要的不仅是听觉上,还有视觉上的震撼。你能找五百人一起吹唢呐么,那能听出什么动静?”

    ??“几位老师,几位老师……”

    ??邓在君打断,“您是想现场吹奏?”

    ??“唢呐必须现场吹啊!”

    ??“这个风险我们可担不起,没人敢保证不出岔子,而且我们的音响设备,还做不到让一只唢呐响彻全场。”

    ??“那,那五百人也行啊……”

    ??一位支持者迅速衰弱,小声嘀咕着,其实自己也明白,几百人吹唢呐简直难以想象。

    ??另一位支持者不服,差点拍桌子了,“那你说,你用什么?”

    ??“鼓啊!”

    ??对方提高音量,“雄浑威武,舍鼓其谁?”

    ??哟!

    ??鼓这个字眼一吐出来,全体眼睛一亮,太适合这种场面了,甚至更大的都压得住。

    ??“我推荐安塞腰鼓!阳刚大气,还在陕北老区,更有意义。”

    ??“诶,好!”

    ??唢呐党又活了,“安塞腰鼓好,可以有唢呐伴奏!”

    ??“我推荐威风锣鼓,比安塞腰鼓更具气势。”

    ??“那种大鼓也好,古代军队用的。”

    ??“还有钟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